备件和耗材

可提供进口分析仪器租赁服务(LC、GC、GCMS、AAS、ICPMS,品牌涵盖SCIEX、WATERS、Agilent、PE)

G1379脱气腔

液相备件
配件/耗材介绍 ACCESSORIES/CONSUMABLES INTRODUCTION

G1379脱气腔技术解析

G1379脱气腔是安捷伦1200/1260系列液相色谱系统中微量真空脱气机的核心部件,采用膜渗透技术实现流动相的高效脱气,其设计直接影响色谱系统的基线稳定性、检测灵敏度及分析重复性。以下从结构原理、技术特性、应用维护等维度展开详细介绍:


一、结构与工作原理

  1. 模块化流路设计
    G1379脱气腔采用双通道或四通道配置(G1379A/B型),每个通道集成独立的微结构半透膜管(PTFE或AF®全氟共聚物材质),内径1.14mm,单通道死体积仅480μL。溶剂流经膜管时,溶解的气体在真空负压(115-190 Torr)作用下透过膜壁进入真空腔,而液体因表面张力作用被保留,实现气液分离。真空泵与比例阀协同工作,通过闭环控制维持稳定的真空度。

  2. 材料与密封技术
    膜管采用非晶态全氟聚合物,气体渗透率是传统PTFE的50倍,耐化学腐蚀性(pH 1-14)且无溶出风险。流路接口使用PEEK螺母(1/4-28螺纹)和Tefzel密封垫圈,耐压达0.5MPa(70 psi),避免有机溶剂渗漏。真空腔体为铝合金镀层结构,内部抛光处理以减少气体吸附。


二、核心性能与技术特性

  1. 高效脱气能力
    在1 mL/min流速下可去除流动相中70%的溶解氧(甲醇/水体系),脱气效率比超声法提升3倍以上。特殊设计的锥形流道减少湍流,使压力波动低于0.18 kPa/mL/min,确保梯度洗脱时基线漂移小于±0.1 mAU。

  2. 智能控制系统
    集成压力传感器实时监测真空度(精度±1 Torr),当检测到真空泄漏(如膜管破裂)时自动触发停机保护。内置自检功能,通电时自动验证真空泵、电磁阀及传感器状态,故障代码通过LED指示灯(黄/红色)直观显示。

  3. 兼容性与扩展性
    支持串联多通道以提升脱气效率(如四元泵系统可并联两个脱气腔),适配Agilent 1200/1260全系列泵模块。通过标准CAN总线与主机通信,可远程读取真空度、工作时间等参数。


三、应用场景与操作优化

  1. 痕量分析场景
    在低紫外波长检测(<210 nm)时,脱气腔能消除氧气对基线的干扰,使信噪比提升至1000:1(实测数据)。对于超低流速应用(0.05 mL/min),建议启用"高压模式"(190 Torr)以增强脱气效果。

  2. 方法开发技巧

    • 梯度洗脱优化​:乙腈/水混合前需分别脱气,避免因氢键重组产生微气泡;
    • 缓冲盐处理​:使用后立即用热水(60℃)冲洗膜管,防止盐结晶堵塞微孔;
    • 有机相维护​:每月用异丙醇反向灌注5分钟,溶解可能沉积的疏水性杂质。

四、维护与故障处理

  1. 日常维护要点

    • 每季度检查真空泵油位(如G1379-60000型号),浑浊或发黑需更换;
    • 定期校准压力传感器,确保真空度读数准确;
    • 长期停用时需用氮气吹扫流路,避免膜管因溶剂残留老化。
  2. 典型故障排除

    • 脱气效率下降​:多为膜管污染(藻类或盐垢),可用5%硝酸浸泡30分钟;
    • 真空泄漏报警​:检查PPS螺母密封性(扭矩应达0.5 N·m)或更换电磁阀(G1379-60003);
    • 异常噪音​:真空泵轴承磨损征兆,需整体更换泵单元。

五、技术演进与行业定位

作为第三代真空脱气技术的代表,G1379脱气腔已逐步升级为集成式设计(如G4225A型号),体积缩小40%但效能不变。尽管新型氦气脱气法无膜管损耗问题,但G1379仍凭借更低的运行成本(无需氦气消耗)和成熟的维护体系,在制药GMP实验室和环境监测领域占据主流。未来发展方向包括智能预警系统(预测膜管寿命)和耐HFIP溶剂的专用型号,以满足凝胶渗透色谱(GPC)的特殊需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