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一则消息在网络上流传“进口高达3500万人民币的核磁共振仪,如今国产成功打破垄断,报价仅为293万元”。虽然暂未有具体信息能够证明此条传言为真,甚至有媒体在查询近期部分报价后,认为此传言为部分误传,即确实成功打破垄断,但报价可能并没有那么低。
这一传言的背后,是实打实的国产医疗器械的进阶之路。多年来,由于美、德、日等国家的先发优势,如今的医疗器械市场已经相对稳定,比如中国医院中包括CT、核磁共振仪、大型X光机等器械,几乎被所谓GPS(通用、飞利浦、西门子)所垄断。但这并不是中国医疗器械企业们不想努力。在一次新华社《半月谈》的采访中,有一位老板直接向记者吐苦水:“谁创新谁吃亏,早知道投入这么大,做成了也卖不出去,不如老老实实做低端产品。”
生命的提示灯,核磁共振
核磁共振仪在医院治疗中是非常重要的机械设备,它甚至被称为医疗行业尖端的“明珠”。这是因为核磁共振仪对患者来说,是可以提前预防疾病,筛选病灶的有力武器。
核磁共振目前主要应用于影像检查之中,通过超强的磁场强度来成像,可以准确地发现病变,在早期发现病症就能极大地提高治愈率,但是这种设备的技术却是十分难以掌握的。就拿核磁共振仪中的强磁场来说,它是通过磁石和超导线圈来实现的,单是1.5T的核磁共振仪,产生的磁场就已经是地球磁场的五万倍,更何况还有3.0T的高端仪器,这种磁石由于磁体设计的特殊性以及工艺的复杂性,需要强大的综合工程技能,技术门槛很高。
而且要想保障磁石的高稳定性和高均匀度,就需要磁石保持低温状态,这也就需要液氦来维持,其温度为-269℃,但液氦中存在大量的氦原子,它的质量太小在空气中很容易脱离引力飞出地球,因此还需要在外部加上一个-196℃的液氮夹套,而且一旦仪器开机就不能随便关机。一旦仪器关机,液氦就会在短时间内迅速蒸发,再加上一台机器大约需要2000升左右的液氦,重新装一次就需要花费40-60万元。更何况还有夹套液氮,虽然每升还不到10元,但是它每小时就会消耗0.4升,需要定期补充,这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。
所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,医院都是有备用电源的,并且目前的大多数医院都是采用双环网供电方式,也就是有两条供电线路,当一条线路出现问题时,另一条线路会自动启动满足电力需求。
只是核磁共振仪虽好,价格也真的是让人心痛。西方国家对医疗器械的掌控高达80%,而国家购入核磁共振仪价格就需要一台3000万元。如果前往医院的患者想使用核磁共振仪进行检查,就要收取1200元一次的检查费,一方面是生命安全的威胁,一方面是昂贵的费用,多少个家庭在这其中周转难熬,却无法让价格降下来,也无法真正惠及大家。
仪的后期的维护成本也是非常昂贵的,再加上仪器的设备,比如冷头的单价在20万到30万之间,线圈的价格在10万到100万之间,算上重启费用,加上购买材料的费用,再加上被西方国家单方面决定的人工费用,各种价格加起来,真是高得离谱!最气人的是,成本如此之高,并不仅仅是因为技术的尖端吗。其中还有人为介入的因素。
我国将核磁共振仪的研发和使用列入本国的重要医疗项目中,是因为现在的核磁共振仪,基本上是西方的美、德等国家垄断了。西方国家单方面对中国的定价高昂,甚至禁止对中国出售比如超导磁体这种设备,就是为了赚取我们在核磁共振仪上的费用。而我们为了国民的生命,不得不购买一台高达几千万元的仪器。
技术突破实现价格破局
根据我国的公开数据,我国每年在核磁共振仪上耗费的金钱,仅次于半导体和石油,但是大部分钱都流入了西方的医疗公司。如果我国不采取有效的手段解决“卡脖子”的难题,我国将一直面临困境,一方面是国内患者离不开核磁共振技术,是对生命的挽救——另一方面,却是价格处于被动地位,被垄断却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充当“摇钱树”。
核磁共振是需要物理学科和医学技术融合的产品,需要多年的科技积累,而我国在这方面的起步比较晚,学科和技术也相对不成熟,所以很长时间以来,我国的核磁共振的国产率都被国外所压制,国产率只有5%,而3.0T高端仪器的国产率为0,全部需要依赖进口。我国的相关费用现状就变成了居高不下的状态。
但是现在,这样的困境被打破了!我国自产的3.0T高端核磁共振仪有了突破性进展,同种性能情况下,我国国产的核磁共振仪只需要同样的性能价格却只要3百万不到!和西方国家的价格比,我国的核磁共振堪称是“白菜价”了,价格跌幅如此大的背后,是我国科研人员“十年磨一剑”,不断钻研的结果。我国相关数据显示,我国国产的核磁共振现在已经渗透了有上百家的医院,1.5T核磁共振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在2022年已经达到了24.9%,3.0T国内市场份额的占有率第一次达到了23.3%,与国外的GE医疗占有率份额只差了1.4%。
我国的国产核磁共振技术最著名的就是联影公司。联影公司作为一个后起之秀,却能在短短二十年内实现从零发展到一的突破,并挑战行业巨头,技术发展不可谓不迅猛。
曾经的核磁共振,即使被纳入医保,还需要千元以上的检查费,让患者心动又心痛,而现在,不仅是核磁共振,在很多生命科技领域,越来越多的医疗天价开始走向下坡路,成为时代的背影。随着我国国产核磁共振技术的陆续突破,国内的各大医院都会逐步普及国产核磁共振仪,患者在国内检查的费用将大幅降低,同时医保的负担也会大减轻,大家也不会再像以前那样隐瞒自己的疾病而不愿去救治,生命安全可以得到保证。
对医院来说,医院的多重压力会减少很多;对国家来说,将促进医疗领域尖端行业的发展,更重要的是,不用再受西方国家的压迫,我国的国民经济也会得到极大的发展。大家也不会再像以前那样隐瞒自己的疾病而不愿去救治,大家的生命可以得到保证。
在未来,凭借着物美价廉的产品,我国的核磁共振仪也会面向国际市场,到那时,其他国家出于价格和需求的考虑希望购买我们的产品,我国国产核磁共振将会是市场中热销的产品。
国产3.0T核磁共振仪崛起
联影公司生产的3.0T核磁共振仪,据说是由政府主导,200多个厂商共同研发,经过20多年的努力才研制出来的。在性能方面,联影3.0T核磁共振仪已经经过了严格测试和临床检验。从各项数据来看,它的参数指标,以及磁场均匀度,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。也就是说,咱们的这台核磁共振仪,性能并不比国外的差。
除此之外,这台国产核磁共振仪还总有124项发明专利,核心零部件也是100%国产。在这种情况下,国外厂商再想利用技术来打击咱们,就难如登天了。当然了,和国外的核磁共振仪相比,国产3.0T核磁共振仪最明显的优势就是价格碾压。
因为根据联影公司发布的通告,一台联影3.0T核磁共振仪仅仅只需293万元一台,相当于国外核磁共振仪的十分之一。在这种情况下,国产核磁共振仪就相当于白菜价一样,可以以绝对优势来碾压国外核磁共振仪。可以预见的一点是,假如国产核磁共振仪能成功实现量产的话,今后一定会将国外核磁共振仪的价格给打下来。到时候国内医院悉数引进国产核磁共振仪,不仅可以解决价格高昂的问题,还能解决保养、维护麻烦的问题。因为到时候这些仪器的零部件都是国内产的,所以在维护方面,国内医院就可以就此取材,让最近的供应商来给受损的医疗器械“鸟枪换炮”。
可以说,只要核磁共振仪全部国产化,以中国人打价格战的经验,分分钟就能把所有的核磁共振仪都削成白菜价,患者看病的检查费也就相应的降下来了。这样就可以极大的解决患者看病贵、看病难的问题。
从目前的情况来看,如今的国产核磁共振已经逐步渗透到多家医院,准备和国外核磁共振抢市场。比如在1.5T核磁共振仪领域,2022年的市场占有率就达到了24.9%。尽管1.5T核磁共振仪的性能不如国外核磁共振仪,但奈何它价格低啊,只有区区290万。
虽然比后面的3.0T国产核磁共振仪稍贵了一点,但和国外动辄几千万的核磁共振仪比起来,国产1.5T核磁共振仪简直就是个物美价廉的优质产品。如今随着国产3.0T核磁共振仪的问世,国外再想通过这项设备来卡我们脖子就难上加难了。如今的国产3.0T核磁共振仪就像C919大飞机一样,完全不惧欧美国家的威胁。可以带着中华民族的国运一起乘风破浪,扬帆起航!
文章来源: Hi科普啦,基建不倒翁,科普启示录,科学怂叔,华商韬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