资讯中心

我们更新最实时的文章,您可以通过以下文章来了解我们

南开刘定斌团队开发多模块切向流过滤系统,实现小细胞外囊泡高通量分离及功能分析

发布时间:2025/08/14
浏览次数:7次

近日,南开大学刘定斌教授董建桐研究员Analytical Chemistry期刊发表了题为“Multi-Module Cassette Tangential Flow Filtration Enables High Throughput Isolation and Functional Analysis of Small Extracellular Vesicle Subpopulations”研究成果,该研究创新性地开发了一种基于多模块切向流过滤(TFF)的高通量分离平台——MM-CTFF系统,以实现小细胞外囊泡(sEV)亚群的高效分选。

由于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sEV(MSC-sEV)在免疫治疗、组织再生和皮肤修复等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。因此,研究团队以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sEV(MSC-sEV)作为模型细胞,通过MM-CTFF系统对其亚群进行分选,并揭示了其尺寸依赖性功能差异。

首先通过优化CTFF系统的操作参数(如流速和膜截留分子量),显著提高了sEV的分离效率和纯度。实验结果表明,该系统可在25分钟内处理2升细胞培养基,加上后续纯化时间,总用时仅为175分钟,比传统超速离心法快3倍。MM-CTFF系统通过串联不同截留分子量的膜模块(500 kDa、300 kDa和100 kDa),可实现将sEV按尺寸分为不同亚群。通过细胞摄取、增殖和迁移的功能分析实验证明,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sEV(MSC-sEV)的生物学活性具有尺寸依赖性:较小的sEV(30~100 nm)更易被细胞摄取并促进增殖,而较大的sEV(100~200 nm)则表现出更强的迁移促进作用。这一发现为sEV在生物医学和转化医学中的应用提供了重要依据,例如针对不同疾病治疗需求选择特定尺寸的sEV亚群开发精准诊疗策略。

简而言之,该研究开发了一种多模块切向流过滤(MM-CTFF)系统,可实现小细胞外囊泡(sEV)的高效分离和尺寸分选,为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。

为帮助广大实验室用户了解外泌体前沿进展及其创新技术,仪器信息网将于2025年8月12日举办“第一届外泌体创新技术与应用进展”主题网络研讨会,围绕外泌体分离提取、表征检测新技术新方法,以及在机制研究、疾病诊疗、标准化建设等领域应用进展进行探讨交流,特别邀请南开大学刘定斌教授做题为《细胞外囊泡分离富集与癌症标志物筛选》报告分享,欢迎大家参会交流。

 

邀请有礼活动

扫描上方二维码,点击“邀请有礼”生成专属海报,邀请3人及以上报名,即可获得《外泌体:基础与临床》纸质书1本。添加微信wljtsmkx(“网络讲堂生命科学”首字母)领取,截止时间为8月12日17:00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