备件和耗材

可提供进口分析仪器租赁服务(LC、GC、GCMS、AAS、ICPMS,品牌涵盖SCIEX、WATERS、Agilent、PE)

离子源

质谱备件
配件/耗材介绍 ACCESSORIES/CONSUMABLES INTRODUCTION

离子源技术解析

离子源是质谱仪的核心部件之一,负责将样品分子转化为气相离子,使其能够被质量分析器检测和分离。离子源的性能直接影响质谱仪的灵敏度、分辨率和适用范围。根据电离方式和应用需求的不同,离子源可分为多种类型,主要包括电喷雾电离(ESI)、大气压化学电离(APCI)、电子轰击电离(EI)、化学电离(CI)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(MALDI)等。

一、电喷雾电离(ESI)

电喷雾电离(Electrospray Ionization, ESI)是一种软电离技术,适用于极性大分子(如蛋白质、多肽和核酸)的分析。其工作原理是将样品溶液通过高压电场(通常为2-5 kV)雾化成带电液滴,液滴在干燥气(如氮气)的作用下逐渐蒸发,最终形成气相离子。ESI的优势在于能够产生多电荷离子,从而降低质荷比(m/z),使大分子能够在常规质谱仪中被检测。此外,ESI对样品的破坏较小,适合热不稳定化合物的分析。

二、大气压化学电离(APCI)

大气压化学电离(Atmospheric Pressure Chemical Ionization, APCI)适用于中等极性或非极性小分子(如脂类、药物代谢物)的分析。APCI通过电晕放电产生初级离子(如N₂⁺或H₃O⁺),这些离子与样品分子发生气相反应,生成质子化或去质子化的产物离子。与ESI相比,APCI对溶剂和缓冲盐的耐受性更强,适合高流速液相色谱(HPLC)联用。

三、电子轰击电离(EI)

电子轰击电离(Electron Ionization, EI)是气相质谱(GC-MS)中最常用的离子源。其工作原理是通过高能电子(通常70 eV)轰击气相样品分子,使其失去电子并形成碎片离子。EI的优势在于能够产生丰富的碎片离子,提供丰富的结构信息,适用于化合物鉴定和数据库匹配。然而,EI是一种硬电离技术,可能导致某些不稳定化合物完全碎裂,无法获得分子离子峰。

四、化学电离(CI)

化学电离(Chemical Ionization, CI)是一种软电离技术,通过反应气(如甲烷、异丁烷或氨气)与电子轰击产生的离子与样品分子反应,生成质子化或加合离子。CI的优势在于能够减少碎片化,获得更强的分子离子信号,适合分子量测定和热不稳定化合物的分析。

五、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(MALDI)

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(Matrix-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/Ionization, MALDI)主要用于大分子(如蛋白质、多糖)的分析。样品与基质(如α-氰基-4-羟基肉桂酸)混合后,在激光照射下发生解吸和电离。MALDI的优势在于能够直接分析固体样品,且对盐和缓冲剂的耐受性较强,常用于生物大分子研究和成像质谱。

六、离子源的选择与优化

离子源的选择取决于样品的性质和分析目标。例如:

  • 极性大分子​:优先选择ESI或MALDI。
  • 非极性小分子​:可选择APCI或EI。
  • 结构解析​:EI更适合提供碎片信息。
  • 高通量分析​:需考虑离子源的耐受性和维护频率。

此外,离子源的参数优化(如喷雾电压、干燥气温度、碰撞能量)对检测灵敏度至关重要。例如,ESI中过高的电压可能导致电晕放电,而过低的干燥气温度则可能降低去溶剂化效率。

七、未来发展趋势

离子源技术正朝着更高灵敏度、更宽适用范围和更低维护需求的方向发展。例如:

  • 微型化离子源​:用于便携式质谱仪,满足现场检测需求。
  • 多模式离子源​:如ESI/APCI切换技术,提高分析灵活性。
  • 智能调控​:通过实时反馈优化电离参数,提升分析效率。

离子源作为质谱分析的第一步,其技术进步将持续推动质谱仪在生命科学、环境监测、临床诊断等领域的应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