质谱仪作为现代科学研究与分析检测领域的关键设备,在众多行业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。从政府采购的中标数据,到进出口贸易的动态,再到整体市场格局与发展趋势,质谱仪市场正经历着蓬勃发展与深刻变革。
01、质谱仪政府采购市场剖析
(一)2024 年 12 月中标数据概览
据化工仪器网不完全统计,2024 年 12 月中国政府采购网上质谱仪相关词条达 255 条,可统计到的中标数量为 297 套,中标金额高达 77770.3361346 万元,平均单价约 261.85 万元 / 套 。与过往数据相比,2024 年 12 月质谱仪中标数量虽相对减少,但中标金额却持续攀升。
相较于 2023 年 12 月,中标总数量同比增长 233.71%,中标总金额同比增长 320.64% 。与 2024 年 11 月相比,中标数量下降了 12.90%,中标金额增长了 9.90%,平均单价从 207.52 万元大幅提升至 261.85 万元,凸显出市场对高端质谱仪需求的强劲增长态势 。
(二)采购单位特征分析
高校成为采购主力:在 2024 年 12 月的采购单位中,高校展现出对质谱仪的旺盛需求,成为采购主力军 。采购数量达到 145 套,占采购总数量的 48.82%;采购金额为 46253.1663346 万元,占采购总金额的 59.47% 。高校作为科研和教育的前沿阵地,承担着大量科研项目与实验教学任务,对质谱仪这类高端科研仪器的需求大且稳定 。
其平均采购单价最高,达 318.99 万元 / 套,这表明高校为满足科研与教学需求,更倾向于采购高质量、高性能的质谱仪 。
医疗卫生机构紧随其后:医疗卫生机构的采购金额在本月位列第二,采购金额为 12761.47 万元,占采购总金额的 16.41%;采购数量为 56 套,占采购总数量的 18.86% 。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,质谱仪在疾病诊断、药物研发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,推动了医疗卫生机构对其采购需求的增长 。
海关采购回归常态:与 11 月海关采购数据异常突出不同,12 月海关采购数据回归正常水平,反映出海关在质谱仪采购上的周期性和特定需求 。
(三)中标产地及品牌格局
进口国产质谱仪对比:从产地来看,12 月国产质谱仪中标数量为 56 套,平均中标金额为 155.06 万元 / 套;进口质谱仪中标数量为 230 套,约占中标总数量的 77.44%,平均中标金额为 285.32 万元 / 套,约是国产质谱仪平均中标单价的 1.8 倍 。
在中标金额方面,国产质谱仪中标金额为 8683.52 万元,约占 12 月质谱仪中标总金额的 11.2%;进口质谱仪中标金额为 65622.79 万元,约占中标总金额的 84.4%,进口质谱仪的中标金额约是国产的 7.6 倍 。这显示出进口质谱仪在市场份额和价格方面占据明显优势,但国产质谱仪也在逐步展现出一定的市场竞争力 。
品牌竞争态势:12 月质谱仪中标品牌共有 41 个,其中国产品牌 27 个,进口品牌 14 个 。中标数量排名前 5 的品牌分别是安捷伦、赛默飞、SCIEX、岛津、沃特世,均为进口品牌,中标数量共计 209 套,占 12 月质谱仪中标总数量的 70.37% 。在中标金额方面,赛默飞、安捷伦、SCIEX 三个品牌占据了 12 月质谱仪中标金额的一半,共占 61% 。在国产品牌中,中元汇吉、安图、谱育科技位列 12 月国产质谱仪品牌中标金额前 3 名 。
(四)中标仪器类型分布
在 12 月的质谱仪中标类型中,液质联用仪无论是数量还是金额均居首位 。中标金额为 50273.25178 万元,占 12 月中标总金额的 64.6%;中标数量为 146 套,占中标总数量的 49.16% 。
这一现象反映出随着科技发展以及人们对健康、环保等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高,液质联用仪在各领域的应用需求持续增长,成为当前市场的主流需求产品 。
02、质谱仪进出口贸易分析
(一)2024 年上半年进口数据洞察
数量与金额变化趋势:2024 年 1-6 月质谱仪进口数量为 5567 台套,进口金额 47.5 亿元 。从近三年上半年数据来看,质谱仪的总进口数量和金额在 2023 年上半年达到高峰,2024 年上半年出现显著下降 。其中,集成电路生产用氦质谱检漏台数量从 2022 年上半年的 75 台逐年下降至 2024 年上半年的 55 台,金额从 2022 年的 1139.6 万元增长到 2023 年的 1382.6 万元,2024 年又下降至 1124.6 万元 。
其他质谱仪数量在 2022 - 2023 年增加后,2024 年上半年下降至 4044 台,金额从 2022 年的 25.2 亿元增长到 2023 年的 29.3 亿元,2024 年降至 25.1 亿元 。质谱联用仪数量和金额在 2023 年增长后,2024 年上半年分别大幅下降至 1468 台和 22.2 亿元 。
进口来源地区:2024 年上半年,质谱仪进口贸易地区排名前五的为美国、德国、新加坡、日本、英国 。从进口数量看,美国、德国、新加坡进口数量占比达 72.2% 。从进口金额看,新加坡以 13.9 亿元占总进口金额的 29% 居首,德国、美国紧随其后,排名前五的国家占质谱进口总金额的 90.3% 。
国内进口注册地:近三年上半年,质谱仪进口注册地前五均为上海、广东、北京、江苏、浙江 。2024 年上半年,这五个地区进口数量均下降,进口总金额中,上海占比 29%,广东占比 20%,北京占比 19%,江苏占比 7%,浙江占比 5% 。
(二)2024 年上半年出口数据解析
数量与金额动态:2024 年上半年质谱仪出口 18994 台套,出口金额 3.3 亿元 。近三年上半年,质谱仪出口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 。其中,集成电路生产用氦质谱检漏台出口数量从 2022 年上半年的 3 台增加至 2024 年上半年的 37 台套 。
其他质谱仪出口数量增长尤为明显,质谱联用仪 2024 年上半年出口较 2023 年上半年有所下降,但较 2022 年增加至 47 台套 。从出口总金额来看,2024 年上半年较 2023 年上半年出口金额下降 3545.6 万元,但较 2022 年上半年上升 5574.1 万元 。
出口目的国家和地区:2024 年上半年质谱仪出口数量前五的国家 / 地区有印度、德国、新加坡、中国香港、墨西哥 。出口金额排名前五的为俄罗斯、中国香港、新加坡、美国、墨西哥 。
国内出口注册地:从出口数量注册地看,浙江占 17844 台套,其中浙江出口其他质谱仪 17838 台套 。从出口金额看,国内出口金额排名前五的地区为上海、江苏、北京、河南、重庆 。
03、质谱仪市场整体格局与发展趋势
(一)政策支持与产业发展导向
谱分析技术作为关键共性技术,在多个领域广泛应用 。国家高度重视仪器仪表行业发展,出台一系列政策推动质谱仪技术进步与国产替代 。
如 2021 年国务院印发的《计量发展规划 (2021—2035 年)》,明确提出加强新型传感技术研究,攻克高端计量测试仪器设备核心关键部件和技术,为质谱仪产业发展指明方向 。
(二)产业链结构与供需状况
产业链构成:质谱仪产业链上游涵盖进样系统、离子源等核心部件;中游负责质谱仪器生产供应;下游广泛应用于环境、生物、食品安全等多个领域 。
下游需求特征:国内质谱仪应用场景丰富,包括政府检测、制药、科研等领域 。其中,检测机构、高校及科研市场需求呈下降趋势,医疗卫生机构需求持续上升,环境部门及其他领域需求相对稳定 。2022 年,医疗卫生机构需求占比 30.2%,成为重要需求领域 。
产品应用与市场规模:在我国质谱仪市场产品结构中,四极杆质谱仪占比 70%,占据主导地位;飞行时间质谱占比 20% 。2022 年,中国质谱仪行业市场规模达 137.75 亿元,同比增长 12.64%,但市场供需仍存在缺口 。2022 年,产量为 1.07 万台,需求量为 2.31 万台 。
(三)进口依赖与竞争格局
进口现状剖析:目前我国科学仪器整体进口依赖度较高,质谱仪尤为突出,进口率达 90% 。2022 年,我国质谱仪进出口量分别为 1.64 万台和 0.40 万台,进出口金额分别为 118.79 亿元和 8.26 亿元,进口地区主要集中在美国、新加坡、德国和日本 。
竞争格局态势:全球质谱仪市场主要由沃特世、丹纳赫等国际巨头主导,6 家头部公司占据全球 90% 以上市场份额 。在国内,2022 年本土企业市场份额仅占 15.0%,进口品牌占据 85% 。但国内企业如天瑞仪器、聚光科技等正加快国产替代步伐 。
(四)技术与应用发展趋势
技术创新趋势:质谱仪正朝着更高效率、小型化、便携化方向发展,联用技术广泛应用 。便携质谱仪制造关键技术逐渐成熟,未来高通量、高灵敏度、小型化的质谱仪将成为主流 。
应用拓展趋势:随着全球对药品安全、食品安全、环境保护等关注度的提升,质谱仪在药品研发、临床治疗、食品质量监测、环境检测等领域的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。
临床质谱发展前景:在美国,临床质谱技术已较为成熟,服务临床检测项目多达 400 余项 。临床质谱检验凭借高灵敏度、高通量等优势,在临床多个领域有望替代传统诊断方法 。
国产替代趋势展望:尽管我国质谱仪国产化程度较低,但国内厂商在中低端市场已取得一定成绩,主要应用于环境监测、食品安全等领域 。在高端领域,国产品牌仍有较大提升空间,未来国产替代进程将不断加速 。
质谱仪市场在我国呈现出蓬勃发展但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局面。政府采购市场反映出当下的采购偏好与品牌格局,进出口贸易数据展现了市场的动态变化,而整体市场格局与趋势则为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。未来,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、政策的持续支持以及国产替代进程的推进,质谱仪市场有望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