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2月12日,《自然》封面论文报道了欧洲立方千米中微子望远镜(KM3NeT)合作组的一项重大发现:他们利用位于地中海的深海中微子望远镜,观测到了一个迄今已知能量最高的中微子事例。这一发现为研究宇宙高能天体物理现象提供了新线索。
01、神秘的“幽灵粒子”:中微子
中微子,这种在粒子物理学中被视作基本粒子的神秘存在,质量极小且呈电中性,仅通过弱相互作用与其他物质产生关联。因其几乎不会被其他物质吸收,也不会在磁场中发生偏转,故有“幽灵粒子”之称。
自然界里,中微子主要源于超新星核心的坍缩、太阳和恒星的核聚变等高能物理过程。由于它几乎不与其他物质反应,其运动方向保留了源头的关键信息,研究中微子对理解物质和能量的相互作用、揭示宇宙演化奥秘意义重大
02、深海中的“猎手”:KM3NeT探测器
那么,科学家是如何发现中微子的呢?为了追踪中微子,物理学家建造了多种大型探测器,立方千米中微子望远镜(KM3NeT)便是其中之一。它由两个位于地中海深处的大型探测器阵列ARCA和ORCA组成。此次发现高能中微子的ARCA探测器位于意大利西西里岛附近,深度约为3450米。ARCA的主体由21条长达700米、间隔100米的垂直探测线构成,每条探测线上的18个探测单元通过浮力保持垂直,形成了一个大型的三维光学阵列。
中微子几乎不与物质相互作用,但仍有极小概率与水分子中的原子核发生反应,产生带电粒子。当这些粒子在水中的运动速度超过光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时,会以切伦科夫辐射的形式释放能量。科学家接收和分析切伦科夫辐射产生的光信号,进而重建发生反应的中微子的轨迹和能量。
在数千米深的海底,水体巨大且稳定,为探测器提供了足够的探测体积,能确保累计足量可靠的中微子事件。深海环境还能有效屏蔽来自其他光源和高能粒子的干扰信号,海水良好的透明度也能有效传播切伦科夫辐射,提高光信号的接收效率。
ARCA探测器覆盖约一立方千米的海域,配置超过10万个用于接收切伦科夫辐射信号的光电倍增管,大规模的阵列显著提高了中微子事件的探测概率。并列的垂直探测线形成三维探测网络,使探测器能从多个角度和方向探测中微子,更准确地确定中微子的轨迹和来源。
03、打破记录的宇宙“信使”:220PeV中微子
2023年2月13日,KM3NeT的ARCA探测器记录到一个异常高能的中微子事件,编号为KM3 - 230213A。探测器记录到一个能量约120拍电子伏特(PeV,1PeV = 1015eV)的μ子,科学家推算产生这个μ子的中微子能量约为220PeV,这是人类历史上观测到的能量最高的中微子。
此前,人类探测到的最高能中微子能量是6.05PeV,由位于南极的冰立方天文台(IceCube)于2020年创造,而KM3NeT的最新发现将中微子能量的最高记录提高了两个数量级。
这个中微子能量究竟有多大?对比一些常见的粒子或射线能量:医院CT检查使用X光,能量一般为100keV;核裂变反应堆中产生伽马射线,能量通常不超过10MeV;大型强子对撞机(LHC)中加速质子束,能量大约为13TeV。此次发现的中微子的能量分别大约是它们的万亿倍、千亿倍和一万倍。
自然界中弥漫着大量中微子,每秒钟约有6.5×1014个中微子穿过每个人的身体,其中可能含有来自宇宙深处的高能中微子。不过,由于中微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极其微弱,它们能轻松穿透人体而不引起任何生物学变化,所以我们无需担心高能中微子对人体的潜在危害。
04、中微子研究的未来展望
此次KM3NeT发现的超高能中微子事件让人类对中微子能量极限有了全新认知。科学家推测,如此高能量的中微子的产生可能与超新星遗迹、活动星系核或其他极端天体现象有关。未来,KM3NeT合作组将继续提高中微子事件的探测效率和能量分辨率,还将与其他中微子探测器合作分析数据,进一步验证这一超高能中微子事件,并探索更多类似事件。
值得一提的是,中国的中微子研究水平也走在世界前列。江门中微子实验(JUNO)是中国新一代大型中微子实验装置,位于广东省江门市地下700米深处。JUNO的探测方法与KM3NeT原理相似,核心探测设备是一个重达2万吨的液体闪烁体探测器,用于探测中微子与液体闪烁体相互作用产生的切伦科夫辐射,研究中微子的各种特性。
该项目以测量中微子质量顺序为首要科学目标,同时研究中微子混合角、超新星中微子、地球中微子、太阳中微子等,有望在宇宙起源、质量起源和暗物质、暗能量等基础物理学前沿研究中取得重大成果。江门中微子实验已于2024年11月底完成全部设备安装任务,并启动超纯水、液体闪烁体的灌装,预计2025年8月正式运行取数,设计运行寿命约30年。
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还提出建设高能水下中微子望远镜项目(HUNT),计划在水深千米以下的海底建设巨大的中微子探测器阵列,探测规模达30立方公里,是目前国际上已规划的探测器规模的三倍以上。
今年1月19日至23日,HUNT项目在中国南海顺利完成首次全尺寸探测器单元样机的布放任务,并实现了探测样机的稳定运行,为计划于2025年实施的技术验证阵列“海星计划”提供了技术支撑。HUNT项目建成后,有望在两年内观测到中微子天体点源,并在十年内发现数十个中微子天体点源,引领中微子天文学的发展。
随着探测技术的进步和国际合作的加强,中微子的研究将迈向新台阶,为人类揭示更多宇宙的奥秘。